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茶马古道,与古道商旅时空来一场邂逅

义龙新区历史文物——茶马古道·贵州省·马岭古道(含“木桥”)


   题记:“茶马古道”兴起于唐代,是以马帮骡马运输为主要方式,以茶马互市为主要特征,用茶与沿途及目的地进行马、骡、羊毛、药材等商品交换为目的的重要运输通道。本期我们主要介绍的是茶马古道·贵州省·马岭古道(含“木桥”),这段茶马古道位于兴义市马岭镇光明村那白组下那白寨与义龙新区顶效街道团结村红星组黄桷树寨交接的马岭河及两岸,这里曾经人马川流不息一派喧哗,是西南地区通往域外的一条重要经贸之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昔日繁华热闹的茶马古道已不复存在,但千百年来,在茶马古道上形成的茶马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就跟随我们的记者一起走进茶马古道,与古道商旅时空来一场文化的邂逅。


    秋日的午后,阳光和煦而温暖。走在茶马古道·贵州省·马岭古道,马岭河峡谷谷深流急,银瀑飞泄;古道攀崖而行,曲曲折折,望不到尽头;拾阶而上,轻触脚下一块块锃亮发光的石头,耳畔似乎听到了清悠的铃声和奔跑的马蹄声,由远而近,愈发清晰。
  蜿蜒绵长的古道,由木桥连接南北,这一头通向现代化的高速公路,那一头通往茶马古道的千年历史。
  “茶马古道”在中国的范围主要包括滇、藏、川三大区域,外围延伸到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国外直接抵达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和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波及南亚、西亚等地。


  “茶马古道”贵州段,主要为贡茶古道之一。或从云南南部经思茅、大理、楚雄到昆明、曲靖,经平彝(富源)胜境关进入贵州,沿滇黔驿道、楚黔驿道后经湖南至京城(北京),人们将此道称为“皇家贡道”,也是商旅的通京大道;或从云南曲靖、宣慰进入贵州威宁、经赫章、毕节入四川叙永,此道为川滇黔驿道,开凿于秦汉时期,线路变化复杂;也有自毕节经瓢儿井、马路、清池后沿赤水河,经旱路或水路到内地的,商旅多行。
  “茶马古道”贵州段,还包括始于南宋的买马古道。该道由广西经贵州册亨、望谟、安龙,或由兴义向南进入云南,或绕行普安再西行进入云南,经昆明再到楚雄、大理。
  贵州本身出产马,是中原向边疆买马的市场之一。贵州所产马匹属西南山地型,是国内主要的马品种,定名为“贵州马”。贵州也成为“市马”的重要场所。

(茶马古道“木桥”)


  明代大量需要军马,贵州为此做出了贡献。据《明实录》记载,“洪武十七年五月辛丑,定茶、盐、布匹易马之数,乌撒(按:即今贵州威宁—带)岁易马六千五百匹。马一匹,给布三十匹,或茶一百斤,盐如之。”此外,还有许多记载明清以来,马市交易在贵州很繁盛,如安顺县、关岭县的花江、贵阳市的花溪、黔西县的钟山,黔南的独山县和黔西南等均是牲畜集散市场,并以出售牛马为主,对贵州马的扩大分布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对贵州马的需求量大,养马经济收入颇丰,大大刺激山民踊跃养马。因此,在贵州境内形成不少贩马线和牧马线等民间商道。
  贵州高原,不但出产马,还出产茶。全省88个县市区有84个出产茶叶。古代贵州大部分属四川、云南管辖,所产茶叶被称为“川茶”、“滇茶”,是向“西番”购买马匹的主要物资。《明实录》有“命户部于四川、重庆、保宁三府及播州宣慰使司(按:即今贵州省遵义市大部及黔南、黔东南自治州一部),置茶仓四所贮茶,以待客商纳米中买及与西番商人易马,各设官以掌之。”等记载。出于买马的特殊需要,刺激茶叶生产的发展,贵州因此成为茶马交易的重要场所之—。

  各省商人和民间马帮利用川黔滇驿道、川黔驿道、滇黔驿道、楚黔驿道、“龙场九驿”等官道和其他商道,既贩牧贵州马,又进行茶叶的采集、运输。官方则在大量收购储藏茶叶,以备易马的同时,大量收购贵州马。各省商人和民间马帮还将贵州的茶叶、药材等土特产远销外地,同时将贵州所需食盐、缯帛等源源运入,促进了商贸的发展。贵州“茶马互市”,繁荣异常。


(木桥)


  茶马古道·贵州省·马岭古道(含“木桥”)段因桥得名,木桥原名“纳必”桥,后改称“纳福”桥,是清代兴义“县城至府城(安龙)之捷径”。作为茶马古道兴义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该段古道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据咸丰《兴义府志》记:“木桥建于康熙年间,后圯,唯存石基。”道光中,知县汪自珍捐建续修,易名纳福桥,俗称“木桥”。咸丰三年(1853)五月,知县胡霖澍改建为单孔双洞石拱桥,并竖立建桥碑记,其上记载:“纳福桥两山夹水、一线中流,上有马别桥,下有踩水渡,由委溯源,其绵亘不知几……盖由县城经马别至顶效焉,通行相距六拾里,经踩水渡三十余里,惟斯桥居中道,约四十里许,远近得中,无遗憾焉。”该桥后再毁。
  光绪癸巳年(1893),邑绅刘显世倡议复修是桥,民间仍称“木桥”,并沿袭至今。
  2017年,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兴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茶马古道·贵州省·马岭古道(含“木桥”)段进行修复保存至今。


(石板路)


  木桥还是当时兴义县六条主要驿道中最重要的交通节点,是县城通往贵阳、兴义二府的必经之地。《兴义古道考》载:由县城向东北:25里纳福桥(木桥),25里顶效塘(今顶效镇),60里万屯,经新城(今兴仁县)、关岭、镇宁、安顺、平坝、清镇抵贵阳,共720里;由县城向东:15里幺塘,10里纳福桥(木桥),25里顶效塘,20里郑屯,经龙广抵兴义府(今安龙县),共195里。
  1984年,兴义县人民政府公布木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成立后,木桥沿用,至1994年,现马岭河公路桥(木桥下游)建成,除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外,木桥基本弃用。
  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始后,木桥随兴义古道被列入茶马古道贵州段。
  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茶马古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桥成为国保单位之中的一部分。
  茶马古道贵州兴义段西端从兴义境内白碗窑镇甲马石村至东端万屯镇佐舍村一线,总体呈东西向,全长约60公里,途经白碗窑镇、乌沙镇、坪东街道办事处、黄草街道办事处、桔山街道办事处、马岭镇、顶效街道、郑屯镇、鲁屯镇、万屯镇等乡镇,其中兴义古道马岭镇木桥段两岸1.72公里的古驿道是目前兴义市境内保存最好的一段。


(保护标志和碑记)


  茶马古道贵州兴义段不但在兴义境内几乎东西向贯通,沿途保留许多重要文化遗存,并且该路段是贵州省城贵阳、安顺府、兴义府等重要城镇东出云南的重要通道。因此,茶马古道贵州兴义段保留下的历史信息和遗存实体对茶马古道的完整性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和资料。
  清初至民国时期,木桥几圮几建,该段古道也时通时断,但在当时,是滇黔桂三省边界马匹、药材、漆、铜、丹砂等物资转运最便捷通道,亦是交流沟通三省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木桥所在马岭河属深邃嶂谷型峡谷,两岩崖壁陡峭近于直立,而木桥本身跨度达20.7米,修建难度较大,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岩溶山地地区峡谷地貌桥梁建筑研究实物资料。此外,木桥东北端引桥与山体交界部位,以及沿该部位往上,修建该桥时,设计者还根据雨量情况,结合实际地形地貌,从木桥与山体交界处开始,设置了涵洞——明渠——涵洞——明渠相结合的防治山洪的导水设施,其设计充分考虑了岩溶山地峡谷地貌对桥梁本体有害自然条件的排除,精心而合理。木桥及附属设施,科学价值不言而喻。
  茶马古道·贵州省·马岭古道(含“木桥”)段距兴义市区距离仅5公里,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距离会进一步拉近。同时,该古道段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兴义马岭河峡谷景区”之内,无论从自然风光还是历史价值来看,都将成为一道有人文内涵的风景线,并且能够为当前兴起的户外运动活动提供一条优越的徒步线路。因此,在文物保护宣传、历史文物有效利用方面,茶马古道·贵州省·马岭古道(含“木桥”)段具备特有的社会价值。(本文由义龙融媒体中心张懿 收集整理


编辑:半秋

责任编辑:王学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